余秋雨是文化史学者、教育家、散文作家。1946年8月23日出生于桥头镇小桥头村。在小桥头村读完小学。他在《寄语故乡》一文中说:“故乡对文化的尊重,年轻的老师对教学的虔诚,以及四周的风土人情、典章文物、村俗娱乐、节庆庙会,对我们造成了一种多方位的文化熏染,使我们能够带着满身土气、满口乡音和一颗具有充分吸纳力的心灵,跻身文化殿堂,并越走越深。”
1968年,余秋雨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,曾去江苏省吴江县农场劳动锻炼两年,后留校任教,1980年任讲师,1986年破格晋升为教授。1988年起先后任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、院长。为集中精力进行学术研究和写作,于1992年夏辞去院长职务。现任上海戏剧学院教授,博士生导师,上海写作学会会长,并担任国内外许多大学的兼职教授。他还被聘为慈溪市人民政府文化顾问,慈溪画院名誉院长。
余秋雨的学术贡献主要集中在世界戏剧理论史、中国戏剧文化史、戏剧美学、艺术创作原理、地域文化研究等几个方面,并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。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,余秋雨在大陆和台湾连续出版了中外艺术史论专著《戏剧理论史稿》(上海文艺出版社,1983)、《戏剧审美心理学》(四川文艺出版社,1985)、《中国戏剧文化史》(湖南文艺出版社,1985;台湾骆驼出版社,1987)、《艺术创造工程》(上海文艺出版社,1987;台湾允晨文化实业公司,1990)等,共约150万言。在这些著作中,他以专著的规模对世界上14个国家戏剧理论和发展历史进行比较研究,又率先系统地以观众心理学研究了戏剧的审美生命,以文化人类学研究了中国戏剧文化,在海内外引起很大反响,曾分别获得全国首届戏剧理论著作奖、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奖、国家文化部优秀教材一等奖。
余秋雨一直注意学术研究与创作并重。近10年来,他把自己多方位的学术研究成果与文学情怀结合起来,创作了大量散文,已出版《文化苦旅》、《山居笔记》、《霜冷长河》、《千年一叹》、《行者无疆》五种,以及《秋雨散文》、《文明的碎片》、《南冥秋水》、《晨雨初听》、《余秋雨眼中的中国文化》等十余种选本。另在台湾出版《余秋雨台湾演讲》和剧本小说《秋千架》、散文集《掩卷沉思》等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