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溪修志始于南宋宝庆前,明正德时又曾重修,但上述二志均已湮没无闻。
现存最早的慈溪县志为明代天启年间所修,由县令李逢申聘请姚宗文纂成,当时名士秦舜昌、向衮、冯元仲等都参加了编撰。该志16卷,分24门,另录附类五种。
清初曾数度修志。康熙十一年(1672年)修过县志,但已失传。雍正四年(1726年),知县张淑修成一志但未刊印,手稿也没有流传下来。雍正八年,知县杨正荀开馆重修县志,由冯鸿模任总纂,年底成书,雍正九年才考订刊行,史称“雍正志”,因其门类齐全为后人所称道。“雍正志”,乾隆三年(1738年)有傅珏的增刻本,书中录入了一些乾隆年间的事情。此两个刊本,都传到了今天。
清同治末,曾编有县志稿一帙,为著名学者董沛、徐时栋合撰。梁启超说该志“出于学者之手,斐然可列著作之林”,还将它和《鄞县志》等20部志书列为县志之“最表表者”。现国家文物局图书馆藏有慈溪县志稿本,可能就是这部著作,可惜慈溪修新志时,该图书馆部分藏书还没有整理上架,至今未能看到。
“光绪志”是现存篇幅最大的一部县志,由杨泰亨主持编修,冯可镛总纂,参与编撰的有陈继聪、孙德祖、刘凤章、费德宗、叶意深等。全志花了9年时间于光绪十四年(1888年)编成,但因经费困难未能出版。到光绪二十三年经刘一桂校补并增附篇一卷,于光绪二十五年刊行。“光绪志”自创修至刊成费时20年,现在各地流传的慈溪县志,大多是“光绪本”。该志共24册计56卷,附篇一卷。分17门,资料丰富,是一本质量较高的地方志。人物搜罗很广,体例继承了我国优秀方志的传统,又独创了“仕籍”、“丛谈”各卷,卷前地图也注意实际测量,接近近代地图的规制。
民国24年(1935年)曾计划重修邑志,不久遭遇战乱,未能完成。民国36年,干人俊辑成《民国慈溪县新志稿》,但很简略。
综上所述,慈溪历史上曾12次修县志,有刊本或抄本留存的仅五种,以天启、雍正、光绪3志流传最广,“同治志”可能只留下了手稿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