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 慈溪新闻网 -> 慈溪概览 -> 慈溪百景 -> 古迹遗风 正文
三北轮埠公司旧址
http://www.cxnews.cn  慈溪新闻网

    伏龙山脚下的东北角,有一条长达3.5公里的石砌海塘,就像一把通天巨剑径自插向褐黑油亮的滩涂和奔腾不息的东海。这条现在看来极为普通的海塘,谁能想到70多年前,上有人力火车滑翔,旁有轮船往来停泊,它就是上海滩巨贾虞洽卿为家乡留下的原三北轮埠公司旧址,当时三北人惟一的交通总枢纽。

    民国初年,虞洽卿在慈溪伏龙山下建码头,铺铁路,购轮船,同时引进了电报、电灯和自来水,为龙山镇赢得了“浙江第一村”的美誉。

    三北轮埠公司旧址,当地称为“下码头”,在虞氏的公益事业中,可算是最大的工程了。它起自天叙堂,沿着门前镇龙浦直抵海边,全程铺就的基石全部开采于伏龙山脚下。费时三四载,总耗资80万元。著名散文家张静庐(慈溪龙山人)在1938年这样描述当年的盛况:

    “马路和石塘衔接的中间,建造着一座新型的车站,火车轨道从这车站起一直到石塘的尽头。有10辆列车,也有头等的三等的和载货的篷车,车厢大小等于上海的电车。当镇北轮载着‘三北同乡’从宁波到码头的相近处,另有一只镇龙驳船往返起驳,陆续地坐在这车厢里等候完毕;‘呜’的一声,火车头就有气没气地缓缓循着石塘,拖到车站里,在红绿旗的交扬处停住。旅客们下了车,也一样的领行李,验车票,再沿着这马路,喜气洋洋地踏上了他们故乡的土地。” 

    可惜的是三北轮埠公司作为东方港口的梦想最终没有实现,因为这里的海湾,正是钱塘江口流沙淤积场所,海塘难免被泥沙壅塞。所以张静庐称这是虞洽卿一生“最浪费的巨大工程”。

1129883427.gif

 
[我要评论] [我要投稿] [发给好友] [打印该文] [关闭窗口]  
 
 
主管:中共慈溪市委宣传部 承办:慈溪日报社 中国宁波国际互联网新闻中心 网络支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