卫山上有几个乳峰般挺立的烽火台,暗示着这里曾是一处海防要塞重地。600多年前,汤和受朱元璋之命,代巡海防,在宁波府设有宁波、定海、昌国、观海4卫,在观海卫建立了1卫2所(2所即龙山所、三山所)的防御体系。当时的观海卫不但驻有5600名重兵,而且其级别也很高,或听命于一省的最高军事长官都指挥使,或直接受命于全国最高军事指挥机构五军都督府。
烽火台的建造,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。烽火台又名烽燧,如白天遇有敌兵来犯,守兵即在烽火台的凹槽内点燃木柴,用冲天而起的滚滚浓烟报警。如在晚上天黑,就点燃桔皋上的柴火,用火光报警。“边庭烽火惊,插羽夜征兵”。这种最便捷的报警方法,几千年来一直是战争时传递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。可见卫山的烽火台不仅是海防的需要,而且还是中国战争史上的一个缩影。
在卫山最东首的一个山峰上,有一门1000公斤重的大古炮,炮口直指昔日倭寇来犯方向。从铁锈斑斑的炮身上,我们不难想像当年抗倭战争的激烈。到了明代嘉靖年间,戚继光来到卫山,在卫山的北面安兵扎营,至今仍有营房、校场等遗迹和众多的抗倭传说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