伏龙寺始建于唐咸通三年(862年)。当时伏龙山四周皆海,鉴诸禅师发现此山状如蛟龙,云浮雾缭,并离南边的大陆和达蓬山不远,便看上了这块能兴旺佛业的风水宝地。于是系缆攀缘,凭着一个佛门弟子对信仰的执著,风餐露宿,披荆斩棘,终使一座宝刹耸立于山巅。
这座净土宗早期的禅院,依托山势,递进而上。结构严谨,主次分明,充分体现了唐代建筑的特色。鼎盛时,梵宇集天王殿、大雄宝殿、三圣殿及左右两厢偏殿等六十余间,营林面积达700多亩。可惜这样一座千年古刹在1941年毁于日寇兵燹之中。
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曾多次造访,抗倭名将戚继光在寺前曾留下名诗,弘一法师在寺内完成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墨宝《佛说阿弥陀经》16页。这些内容都已成为伏龙寺迷人的文化积淀。
伏龙寺与寺前的莲花池,两者唇齿相依却各领风骚。莲花池是一口长方形的水池,面积约350平方米,岩石绕池而砌,清代宣统年间修建,为放生池。池畔有《护生禁石》碑方。四周树木蓊郁,藤萝缠绕。 徜徉在伏龙寺前,伫立于莲花池畔,感受着雅俗文化的熏陶,领悟着世象万态的真谛,聆听天籁,极目古今,感慨无限。
|